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
admin 网球频道 2025-09-25 19 0

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里,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再次回荡,十几名身着白色击剑服、头戴护面的孩子正手持花剑,在剑道上敏捷地移动、突刺,场边,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注视着他们的身影,眼中带着欣慰:“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,享受这项运动最纯粹的快乐,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景象。”

重回剑道的孩子们

“我太想念这里了!”10岁的小学员张明浩刚刚结束一场练习赛,气喘吁吁却掩不住兴奋,因为疫情中断了半年线下训练后,这家击剑俱乐部于今年3月重新开放,小学员们陆续回归。

“刚开始还担心孩子们会有生疏感,但事实上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渴望回归。”王钰告诉记者,“击剑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,更是许多孩子的情感寄托。”

数据显示,北京市目前有近2000名注册青少年击剑运动员,加上业余爱好者,总数超过5000人,随着线下训练全面恢复,各击剑俱乐部和培训机构的学员回归率已达到85%以上。

不仅仅是体育项目

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,王钰从事击剑运动推广工作已有十余年,她认为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的培养远超体育范畴。

“击剑被称为‘智者的运动’,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,更能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、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。”王钰解释道,“在剑道上,孩子们需要在百分之几秒内做出判断和反应,这种训练对他们的心智发展极为有益。”

12岁的李思妍练习花剑已有三年,她的母亲告诉记者,练习击剑后,女儿不仅体质明显增强,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。“她学会了专注和规划,这对她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。”

安全回归的保障措施

为确保孩子们安全回归剑道,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防疫和安全指导方案。

“我们要求所有击剑场馆严格执行消毒程序,特别是对剑柄、护面等设备做到一人一消毒。”王钰介绍,“我们建议俱乐部采取分时段训练,控制同时段训练人数,保证训练间距。”

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负责人表示,他们除了严格执行消毒要求外,还增加了空气净化设备,并要求所有教练员定期进行核酸检测。“家长们的配合度很高,大家都希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活动环境。”

击剑运动的独特价值

相比其他体育项目,击剑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有着独特优势,王钰指出,击剑运动强调礼仪和尊重,选手在比赛前后都必须向对手、裁判和观众行礼,这种文化内涵对孩子的品格培养尤为重要。

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
“击剑还是一项少数能够男女同场竞技的运动项目,男孩和女孩可以一起训练、比赛,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相互尊重的意识。”王钰补充道。

心理专家李明宇认为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。“这项运动需要高度专注,可以帮助孩子从学业压力中暂时脱离,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调节方式,击剑中的胜负体验也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成败观。”

未来的发展计划

北京市击剑协会正在筹划多项活动,进一步推动击剑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,王钰透露,协会计划在今年下半年举办北京市青少年击剑锦标赛,并组织一系列击剑进校园活动。

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
“我们正在与多所学校洽谈合作,希望将击剑引入体育课程或课后服务内容中。”王钰表示,“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并喜欢上这项运动。”

协会还计划推出针对不同水平学员的培训体系,从零基础入门到专业提高,为青少年提供系统化的击剑学习路径,还将加强教练员培训,提高教学质量。

家长的正确心态

王钰特别强调,家长应该保持正确的心态,让孩子真正享受击剑的乐趣。“击剑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,家长不应过于急功近利,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。”

她建议,家长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在击剑训练中的成长和快乐,而不是过分看重比赛成绩。“只有当孩子真正热爱这项运动,他们才能坚持下去并从中受益。”

多位击剑教练反映,疫情后家长的态度确实有所改变,更加重视孩子的运动体验和身心健康,而不是单纯追求技术和成绩。

重回剑道的喜悦

周末的击剑俱乐部里充满了活力,训练结束后,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技术动作,比较着手上的“战利品”——那些在激烈交锋中留下的剑痕。

“我喜欢击剑是因为它让我感到自信。”14岁的孙雨薇说,她练习重剑已有四年,“每次穿上击剑服,拿起剑,我都感觉自己变得强大而优雅。”

王钰看着这些充满热情的孩子,微笑着表示:“这些孩子重回剑道的喜悦,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,我们希望击剑能够成为他们终身的爱好,带给他们的不仅是健康的身体,还有快乐和自信。”

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,越来越多的孩子回到他们喜爱的剑道上,金属碰撞声中,孩子们的身影穿梭往来,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面,在这片剑道上,他们不仅学习技术和战术,更收获着成长中的宝贵礼物——快乐、友谊和坚韧的品格。